正在加载中.....

跨越时空,对话古今。那些在民间流传数百年的古老艺术,穿梭在寻常巷陌里的手工技艺,不仅仅是静态的老照片,还是生动的历史见证。藤牌操、米糊、贝雕、词明戏……这些平潭非遗,仿佛是一条条隐形的纽带,一端连着沧桑往事,一端系着繁华当下,牵动着平潭人的乡愁记忆,也给予他们大步向前的不竭动力。

六千多年的海洋特色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形成了多元素的海岛非遗——藤牌操、贝雕、米糊药、词明戏、闽剧、海柳雕等。

海岛人多脾虚湿滞,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等脾胃症状,由此催生健脾和胃兼祛湿等功效的米糊药,并在民间广泛流传。近年来,平潭中医师改良原来民间粗糙制作的工艺,优化、创新米糊药的配方和生产,使其更精准地发挥作用,推动米糊药更好地发展。平潭米糊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平潭拥有极为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贝、螺种类多达169种。这些贝、螺形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美观的色彩,可作为家居和个人装饰品。2019年,平潭贝雕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年,平潭贝雕列入第六批省级非遗名录。

词明戏声腔系由明代流行的弋阳、昆腔、余姚腔和平讲调融于一体,形成以北调、阔调、水调及白字等诸腔杂陈的地方戏。其线戏钩牌称“架头”,为宋代傀儡形态遗存。词明戏演出剧目为明代传奇和民间神话戏。目前,平潭设立了词明戏研究传习中心,并积极开展词明戏进校园工作。2022年,平潭词明戏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藤牌操表演形式多为两军对垒,相互攻守等。以打击乐伴奏为主,即怀鼓、京鼓、大锣、小锣、大䥽、小䥽,并配以唢呐曲牌,曲调明快,表现强烈的战斗气氛。2012年12月,平潭藤牌操协会成立,在省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2017年1月,平潭藤牌操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返回上一级

平潭印发非遗振兴行动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成立

平潭非遗向“新”而行

平潭非遗赓续岚岛文脉

平潭让古老技艺“活”起来

平潭非遗文化促进两岸心灵契合